永信贵宾会

2014核电建设提速 上游产业笑纳千亿级市场蛋糕

2014-03-11 来源:未知 打印 扫码手机看

  国家能源局今年1月发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引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沉寂已久的中国核电业带来一阵不小的涟漪。《意见》明确,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

  国家能源局提出,今年核电新增装机量将达864万千瓦,与去年实际新增装机量221万千瓦相比,增幅达291%。对于核电建设提速,业内普遍认为,核电大发展是大势所趋,伴随建设高峰期的到来,又一轮核电投资盛宴即将开启。

  重启提速信号明显,尽管《意见》对发展核电的表述较为简短,但足以牵动业界神经。

  “国家层面对核电的态度已经变得清晰,未来主基调肯定是要大力发展,其深层次原因无外乎能源结构调整的内在需求,甚至事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作为核电运营商,大家乐见这一局面。”某核电企业人士对《每日经济资讯》记者表示。

  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看来,福岛核电事故阴影逐渐散去、核电运营安全性得以证明,油气改革和页岩气开发未达预期,这些因素促成核电重启提速。

  福岛核电事故之前,中国核电投资正如火如荼,各地排队拿路条批项目。国海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福岛核电事故前,我国潜在规划项目总计超过1亿千瓦,核电投资月度数据同比持续快速攀升,2011~2012年达到最高点800亿元。但突如其来的福岛事故一度给国内核电发展带来灾难性打击,国务院迅速叫停了新项目审批,并对已在建项目进行彻底的安全检查,紧急叫停刚拿到批文的田湾二期3、4号机组、阳江一期4号机组、福清二期4号机组、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合计4400MW)建设项目。

  这一局面持续了长达一年半的时间。2012年10月,国务院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将2020年运行核电装机容量目标下调至5800万千瓦,中国核电项目得以重启。

  2013年,核电项目在谨慎中加速。9月27日,作为国务院重启核电后审议核准的第一个新建项目,田湾核电站4号机组正式开工。此外,2013年有2台机组正式商运,分别是4月15日投运的宁德1号机组(装机容量108.9万千瓦)和6月6日投运的红沿河1号机组 (装机容量111.8万千瓦)。

  在中信证券分析师吴非看来,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意义大于今年新增装机864万千瓦目标。

  吴非的判断有据可循。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 《大气污染行动防治计划》明确,到2017年,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将达50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如此算来,今年将至少有4台百万千瓦项目开工建设。因此,核电重启加速不可避免。

  内陆核电有望“十三五”破冰/

  受福岛事故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我国内陆核电。但核电重启后国家对内陆核电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从2012年10月的“十二五期间不安排内陆核电”到2014年1月的“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

  对此,平安证券认为,尽管2015年之前内陆核电重启可能性不大,但“十三五”有望破冰,内陆项目预计于2015年之后开始建设。中国永信贵宾会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近日直言,内陆核电“十二五”末“十三五”初有望启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当前我国永信贵宾会结构不合理,火电比例过重(在2012年发电量中占比达78.6%),核电发电量不足2%,降低火电发电比例、提升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是治霾的根本出路。在他看来,核电占比至少需提升至10%,因此发展内陆核电不可避免。

  《每日经济资讯》记者梳理发现,我国在筹建的核电站超过20座,此前经过国家发改委审查的40余个初步可研究的核电项目,内陆项目占据半壁江山,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河南、黑龙江、吉林等省均在筹划建设核电站。

  去年10月,中核建与江西瑞金市政府达成合作协议、设立江西瑞金核电筹备处的举动引起业内关注。业内普遍认为,由于国内工业重心逐步由沿海转移至中西部内陆地区,后者用电需求增高,内陆核电是解决工业需求的重要永信贵宾会来源之一。以江西为例,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江西全省发电量759.6亿千瓦时,而全社会用电量867.7亿千瓦时,缺口达108.1亿千瓦时。江西的经济可发水电已所剩无几,省内煤炭年产能不及年消费量的40%,能源供需形势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核电项目动辄数百亿元的投资,对内陆地区经济增长、税收贡献将带来巨大利好。以瑞金为例,作为革命老区,该市经济发展水平在江西省县市中尚属中游水平,根据其同中核建达成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除了在此筹建核电站,后者还将通过综合开发模式,积极参与瑞金城乡一体化建设、红色旅游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可谓“一举多得”。

  将拉动约1900亿元设备投资/

  据《每日经济资讯》记者掌握的数据,目前我国在运、在建、已核准尚未开工和已获路条的核电机组合计装机容量超过7200万千瓦,除去在运17台核电机组外 (装机容量接近1475万千瓦),我国已开工建设核电机组29台,装机容量达3166万千瓦,预计在2015年前后投产。

  目前我国核电在运及在建装机总量约4640万千瓦,按照2020年5800万千瓦规划,2015年之前仍需开工1160万千瓦,约合10台AP1000机组,2014年及2015年各上5台。

  从2013年的1475万千瓦到2020年的5800万千瓦,我国将在短短数年里实现近300%核电装机增幅。

  根据方正证券的计算方式,如果在建的3166万千瓦全部在2015年底前建成,按照单位投资1.2万元/千瓦、设备投资占总投资50%计算,能够拉动约1900亿元设备投资额,设备投资的高峰期正在到来。

  平安证券认为,从中国能源结构来看,2020年5800万千瓦装机目标极可能是装机容量下限,装机再次超出规划的可能性较大。

  《意见》出台后,核电概念股曾多个交易日表现活跃。随着核电重启提速局势已定及核电站建设高峰来临,上下游产业链拉动明显,一度陷入“订单荒”国内核电设备厂商将逐步走出困境。另外,相关子行业如核电运营、核燃料及其上游、电站耗材有望获得爆发式增长。

  记者注意到,国内核电项目设备国产化率正逐步提高。其中东方电气 (600875,SH)、上海电气(601727,SH)、中国一重(601106,SH)、哈尔滨电气(01133,HK)等国内主要核装备制造企业已累计投入数百亿元,用于提高重型装备批量制造能力等。但福岛事故后,国内核电发展节奏放缓,导致国内装备制造能力部分放空,甚至出现产能过剩局面。核电审批放宽后,囤积的产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释放。

  核电国产化率也在逐年提高,有的项目甚至高达80%以上,尽管如此,部分高端原材料及部件仍从国外引进,从投资成本看,预计下一步国产化的重点将是核材料。

  来自资本市场的消息亦间接证明,核电投资正进入高峰期。此前有消息传出,国内最大核电央企中广核正谋求赴港上市融资,上市目标有望今年下半年达成。

  核电设备制造商订单改善业绩释放要等“十三五”

  “去年开了80亿,大家就拿了60亿。”《每日经济资讯》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东方电气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他所指的便是去年的核电新增订单。

  东方电气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核电设备厂商之一,也是全球唯一同时承担CPR1000、ERP和AP1000核岛和常规岛设备的制造企业,共有四川自贡、德阳、广东南沙及武汉4个核电制造基地。但是受福岛核事故拖累,企业核电订单及营收一度大幅下滑。

  “去年核电招标项目不多,但只要国家一开放,大家的订单便可以上去。”前述人士表示。

  东方电气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上海电气方面,其投资者关系部部长李重光在接受 《每日经济资讯》记者采访时表示,核电重启一年多以来并未给上海电气业绩带来明显改善,受制于核电建设周期长及不确定因素,短期内核电设备市场难有实质性变化。

  “福岛核事故后很多项目都停下来了,设备交付出现延迟,特别是内陆项目搁浅,将核电业务业绩兑现周期拉长,新接项目低于预期。”李重光说,从中长期看,核电重启提速对上海电气将带来利好。

  记者了解到,东方电气在手核电订单超过200亿元,但要转化为业绩尚需时日。此外,中国一重、*ST二重及哈尔滨电气等情况类似。业内普遍认为,从核电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核电建设提速对国内几大主要核设备上市企业的短期业绩改善空间不大,但从中远期来看,产能释放几无悬念,而该时间节点基本锁定为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

  “今年起新开工核电项目数量将稳步提升,新一轮设备招标即将到来,尽管核电设备行业此前遭遇‘订单荒’,且不少闲置项目迟迟无法开工,但接下来新一轮开工,特别是从中长期来看,囤积的产能将得到释放。”一位不愿具名的电气设备分析师对 《每日经济资讯》记者称。

  核电设备主要由核岛 (一回路)、常规岛(二回路)主设备和辅助设备构成,市场主要由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及中国一重分得。

  业内人士分析,东方电气作为行业龙头,此前独霸核电设备50%市场份额的局面正在发生转变,同样承接AP1000三代技术设备的上海电气近年来上升势头明显,背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哈尔滨电气崛起之势亦不容小觑。

  以常规岛主设备2012年市场份额为例,方正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汽轮机和发电机方面,东方电气优势明显,其54%的市场额超出上海电气和哈尔滨电气各23个百分点;但在汽水分离器设备方面,上海电气已经同东方电气平分秋色,市场份额均为40%。在建机组核岛主设备方面,中国一重在“大件”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其反应堆压力容器市场份额高达62%。

  李重光表示,上海电气核岛设备具较强竞争力,与中国一重、*ST二重相比,企业的优势在于可以依托传统的发电设备制造业务,生产汽轮机和发电机等常规岛设备和配套设备,而这些业务以上两家企业没有涉足。另外,他还表示,东方电气更侧重于二代半技术,而上海电气的三代技术参与度更高。

免责声明:永信贵宾会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编辑提供,其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大家会马上进行改正并删除相关内容。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